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老死的恐怖,猶如大山逼臨而來,有情和世間的種種痛苦和困境,宛如生活在「黑暗的長夜」中,痛苦、恐懼、無依,卻看不到光明和找不到出路。 
       而佛的出現世間、修行、覺悟、說法,乃為黑暗的世間帶來了光明;為眾生的出離、解脫痛苦,指出了一條道路,帶來了希望。具體而言,這一盞「暗夜的明燈」就是佛陀初次說法所揭示的「四聖諦」和「八聖道」。這也是一切佛法的總體核心。 
       佛的修行、覺悟和自證解脫,對於眾生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顯示他所說的「法」和「解脫境界」,並不是僅僅基於「思辯」和「巧說」的理論,也不是一個僅僅提供眾生安慰,但卻無法實現的虛幻國度;而是佛陀親自透過自己的實驗證實,確實可行、可證的境界。眾生也可依之實踐,而解脫痛苦,實現涅槃——最上的安樂之境。 

佛陀如日月之譬喻
                    日月不出現於世間,則世間黑暗;
                 若佛不出現世間,宣說四聖諦,則世間亦暗,
                 眾生無法出離輪迴與痛苦。

《相應部5638
蔡奇林老師譯)
 
       「比丘們!只要日、月不出現於世,就不會有大光明、大光耀顯現,那時世間只是充滿黑暗、冥黯,不能分辨日、夜,不能分辨半月或月,不能分辨季節、年歲。」 
       「比丘們!當日、月出現於世時,則有大光明、大光耀顯現,那時世間沒有黑暗、冥黯,那時才能分辨日、夜,分辨半月或月,分辨季節、年歲。」
       「就像這樣,比丘們!只要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不出現於世,就不會有大光明、大光耀顯現,那時世間只是充滿黑暗、冥黯,沒有四聖諦的宣說、教導、施設、安立、開顯、分別、闡明。」
      「比丘們!當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於世,則有大光明、大光耀顯現,那時世間沒有黑暗、冥黯,那時才有四聖諦的宣說、教導、施設、安立、開顯、分別、闡明。」 

~ 本經文摘錄自 香光寺所出版的香光莊嚴雜誌。
 
巴利經文
SN.56.38/(8) Dutiyasūriyasuttaṃ
   1108. “Yāvakīvañca bhikkhave, candimasūriyā loke nuppajjanti, neva tāva mahato ālokassa pātubhāvo hoti mahato obhāsassa. Andhatamaṃ tadā hoti andhakāratimisā Neva tāva rattindivā paññāyanti, na māsaddhamāsā paññāyanti, na utusaṃvaccharā paññāyanti.
   “Yato ca kho, bhikkhave, candimasūriyā loke uppajjanti, atha mahato ālokassa pātubhāvo hoti mahato obhāsassa. Neva andhakāratamaṃ tadā hoti na andhakāratimisā. Atha rattindivā paññāyanti, māsaddhamāsā paññāyanti, utusaṃvaccharā paññāyanti. Evameva kho, bhikkhave, yāvakīvañca tathāgato loke nuppajjati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neva tāva mahato ālokassa pātubhāvo hoti mahato obhāsassa. Andhatamaṃ tadā hoti andhakāratimisā. Neva tāva catunnaṃ ariyasaccānaṃ ācikkhaṇā hoti desanā paññāpanā paṭṭhapanā vivaraṇā vibhajanā uttānīkammaṃ.
   “Yato ca kho, bhikkhave, tathāgato loke uppajjati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atha mahato ālokassa pātubhāvo hoti mahato obhāsassa. Neva andhatamaṃ tadā hoti na andhakāratimisā. Atha kho catunnaṃ ariyasaccānaṃ ācikkhaṇā hoti desanā paññāpanā paṭṭhapanā vivaraṇā vibhajanā uttānīkammaṃ. Katamesaṃ catunnaṃ? Dukkhassa ariyasaccassa …pe… dukkhanirodhagāminiyā paṭipadāya ariyasaccassa
   “Tasmātiha, bhikkhave, ‘idaṃ dukkhan’ti yogo karaṇīyo …pe… ‘ayaṃ 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ti yogo karaṇīyo”ti. Aṭṭhamaṃ.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禪繞(Zentangle)

釋善奕繪圖
禪繞很簡單,很容易畫成,甚至不需要會畫畫你只需要工具,再加上一點知識即可
禪繞的重點在於用心。你必須凝神專注,集中注意力。畫禪繞急不得也急不來因為禪繞會讓你不得不停下來思考自己的落筆感受過程的一切。
禪繞就是擁抱美擁抱我們自身具備的美還有周遭世界的美。禪繞也意味著擁抱人生的不完美擁抱我們自己的不完美還有最重要的接受我們筆下的不完美。就像人生一樣禪繞常常不夠完美。

禪繞的由來
禪繞是創始於2005一開始是字體藝術家瑪莉亞・湯姆斯(Maria Thomas)向她的伴侶提到當她在書稿上繪製插圖背景時常常有專注、愉悅、放鬆的感覺。她的伴侶芮克・羅伯茲(Rick Roberts)曾經是僧侶他聽出瑪莉亞的感受其實是進入冥想的狀態。於是二人一起合力研發出一套繪畫方式可以引導、鼓勵其他人一起感受同樣的體驗。
接下來禪繞的概念發展成遍及全世界的畫畫活動目前全球有十幾個國家有認證教師網路上的社群也十分活躍。
~ 本文摘錄自《教你一次學會禪繞畫》Kass Hall 凱絲・霍爾著王亦穹譯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感謝善奕法師提供禪繞畫。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老與死如山一樣的譬喻

在我們現實生命中會遇到種種的問題和逼惱, 這些生命的問題和逼惱包括:
(1) 生理或身體的苦,如:老、病、死。
 (2) 心理與人際的苦,如:憂悲、愛憎、慳嫉,敵對、攻擊。 
(3) 人生與際遇的苦,如:成敗、順逆、苦樂、稱譏、毀譽。 
(4) 輪迴的苦:即前述諸苦,生生世世循環不止;甚至投生惡道(地獄、畜生、餓鬼),受更大痛苦。 
以上這些痛苦、逼惱,並非偶發的現象,而是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乃至生生世世,不斷出現,循環不止,交織成一幅生命逼惱的圖像。這便是生命的境況,人的處境。 
通過上述的省察與認識,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重新定位生命的目標和要務,並尋求解決這些問題和逼惱的可能途徑。 

《相應部325
(蔡奇林老師譯)
本經的敘說是:老死的恐怖,猶如大山壓迫逼臨而來;即便是世間最有權力的國王,也無法以軍隊、咒術、金銀等而抵抗。
忙碌的國王
世尊住舍衛城。
那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一大早往詣世尊。到了之後,向世尊禮拜,然後坐在一邊。世尊對坐在一邊的拘薩羅國波斯匿王這樣說:
「大王啊!你一大早從哪裡來?」
「大德啊!那些經過灌頂的剎帝利王,沉醉於權力的憍慢,被欲望、貪婪所束縛,謀求國家安定,征服廣大領土。我現在正忙著這些王事啊!」

恐怖的災難
「大王啊!你認為如何?如果有個可信、可靠的人,從東方向你走來。到了之後,對你這樣說:『大王啊!你可知道,我從東方來,在那裡看見一座大山,高聳入雲,正向著這裡而來,壓碎了所有生物!大王啊!請做應做之事!』」
「然後,又有第二人,從西方……第三人,從北方……第四人,從南方向你走來。到了之後,對你這樣說:『大王啊!你可知道,我從南方來,在那裡看見一座大山,高聳入雲,正向著這裡而來,壓碎了所有生物!大王啊!請做應做之事!』」
「大王啊!如果發生這種大恐怖事,會帶來可怕的人類毀滅,而人身更難再得,你會做什麼事?」
「大德啊!如果發生這種大恐怖事,會帶來可怕的人類毀滅,而人身更難再得,那麼,除了法行、正行、善行、福行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老死之災
「大王啊!我告訴你!大王啊!我告知你!大王啊!老死正逼臨著你!大王啊!當老死逼臨著你,你該做什麼事?」
「大德啊!當老死逼臨著我,除了法行、正行、善行、福行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種種防禦
「大德啊!那些經過灌頂的剎帝利王,沉醉在權力的憍慢,被欲望、貪婪所束縛,謀求國家安定,征服廣大領土。他們能以象軍作戰;但當老死逼臨時,那些象軍之戰卻毫無用處,派不上用場。」
「大德啊!那些經過灌頂的剎帝利王……他們能以馬軍作戰……能以車軍作戰……能以步軍作戰;但當老死逼臨時,那些步軍之戰卻毫無用處,派不上用場。」
「大德啊!在王宮裡,有善用咒術的大臣,他們能以咒術擊破來犯的敵人;大德啊!但當老死逼臨時,那些咒術之戰卻毫無用處,派不上用場。」
「大德啊!在王宮裡,有很多金幣和黃金,藏在地下或樓頂,當敵人來犯時,可以拿這些財寶來議和;大德啊!但當老死逼臨時,那些財寶之戰卻毫無用處,派不上用場。大德啊!當老死逼臨時,除了法行、正行、善行、福行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唯有一途
「大王啊!確實這樣!大王啊!確實這樣!當老死逼臨時,除了法行、正行、善行、福行之外,還能做什麼呢?」世尊說了這些。

~ 本經文摘錄自香光寺所出版的《香光莊嚴》雜誌,蔡奇林老師譯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凡夫與聖者的區別


增支部86八世間法

蔡奇林老師譯)

      「比丘們!有八種世間法,隨世間而轉,世間也隨這八種世間法而轉。哪八種?利得和損失,美名和譏嫌,指責和稱讚,快樂和痛苦。比丘們!這八種世間法,隨世間而轉,世間也隨這八種世間法而轉。」  
      「比丘們!無聞凡夫會有利得和損失、美名和譏嫌、指責和稱讚、快樂和痛苦生起;比丘們!多聞聖弟子也會有利得和損失、美名和譏嫌、指責和稱讚、快樂和痛苦生起。」 
      「比丘們!此處,多聞聖弟子和無聞凡夫有什麼差異?有什麼差別?有什麼不同?」 
      「大德啊!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源,由世尊所引導,以世尊為依歸。善哉,大德!願世尊開示這教法的意義,比丘們聽聞之後將會憶持不忘!」
      「那麼,比丘們!仔細聽,好好思惟,我就要說了!」
      「好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凡夫態度

      世尊這樣說:
      「比丘們!無聞凡夫當利得生起時,他不這樣審思:『我有利得生起,但它是無常的、苦的、具有變異的性質。』他不如實知。當損失生起時……當美名生起時……當譏 嫌生起時……當指責生起時……當稱讚生起時……當快樂生起時……當痛苦生起時,他不這樣審思:『我有痛苦生起,但它是無常的、苦的、具有變異的性質。』他 不如實知。」 
      「於是,利得占據了他的心;損失占據了他的心;美名占據了他的心;譏嫌占據了他的心;指責占據了他的心;稱讚占據了他的心;快樂占據了他的心;痛苦占據了他的心。」 
      「他歡迎生起的利得,而排斥損失;歡迎生起的美名,而排斥譏嫌;歡迎生起的稱讚,而排斥指責;歡迎生起的快樂,而排斥痛苦。這樣,他陷入了歡迎和排斥中,而不能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我說:『他不能解脫痛苦。』」 

聖者態度 

      「然而,比丘們!多聞聖弟子當利得生起時,他這樣審思:『我有利得生起,但它是無常的、苦的、具有變異的性質。』他如實了知。當損失生起時……當美名生起 ……當譏嫌生起時……當指責生起時……當稱讚生起時……當快樂生起時……當痛苦生起時,他這樣審思:『我有痛苦生起,但它是無常的、苦的、具有變異的性 質。』他如實了知。」 
      「這樣,利得不能占據他的心;損失不能占據他的心;美名不能占據他的心;譏嫌不能占據他的心;指責不能占據他的心;稱讚不能占據他的心;快樂不能占據他的心;痛苦不能占據他的心。」 
      「他沒有歡迎生起的利得,也沒有排斥損失;沒有歡迎生起的美名,也沒有排斥譏嫌;沒有歡迎生起的稱讚,也沒有排斥指責;沒有歡迎生起的快樂,也沒有排斥痛苦。他這樣捨棄了歡迎和排斥,而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我說:『他解脫了痛苦。』」 
      「比丘們!這就是多聞聖弟子和無聞凡夫的差異、差別和不同。」

~ 本經文摘錄自香光寺所出版的香光莊嚴雜誌 另由馬哈希尊者著、林文鄉、何幸姬、  張良君譯,MBSC(佛陀原始正法中心)出版的《風動石》一書,對世間八法有更詳細且深入的解析。

註:蔡奇林老師專長為巴利文,曾在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擔任巴利文的教學,現全心投入於南傳巴利佛典的翻譯,筆者曾受教於蔡奇林老師。